星链-六升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民币 > 正文

人民币

加快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商业化的探索

admin2024-05-04人民币34

我们的记者李惠在北京报道。

自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其市场化和商业化发展一直备受关注。202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表《扎实开展数字人民币R&D试点工作》一文,提出利用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特性,搭建开源生态平台。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大资源投入,促进环境建设验收提质增效。

经过近四年的试点发展,数字人民币不仅在零售和基础支付能力上形成了可复制的模式,作为数字人民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场景和应用创新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中国经营报》的采访,包括预付消费、零售营销、供应链金融、政府补贴和国外支付在内的业务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未来,随着底层平台和相关制度安排的逐步完善,将在更大范围、更多场景加速落地。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推广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商业化场景有待探索。还是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化路径。

c端和B端场景百花齐放。

预付式消费是智能合约解决方案中最典型的痛点之一。通过智能合约保证资金安全,可以解决普通“预付式消费”中经常涉及的强制消费、退款难、霸王条款甚至卷款跑路等现象。

202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在数字人民币App上发布并正式上线“元管家”,提供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预付消费资金管理服务。用户向发卡商户购买预付消费服务,预付资金由运营机构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进行管理,实际消费完成后再转账给商户。

此后,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推出了数字人民币预付款资金监管平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国有银行或拥有数家股份的经营机构开展了该领域的业务实践,涉及教育培训、美容美发、体育健身、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

苏州金夫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筹)基于“元管家平台”模式开发了苏州市智能合同预付款资金监管平台。在“2024第二届数字人民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苏州金夫实验室技术公司(筹)总经理江涛告诉记者,该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解决三端问题。在消费端,可以保证资金安全。商户方面,计划通过数字人民币定向支付吸引一系列红包给商户,实现商业化。监管方面,有助于相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该平台基于数字人民币的特点,帮助机构跟踪和监控资金流向,同时防止反洗钱。

但由于智能合约会保证预付资金100%冻结,在传统模式下,用户储值成为商家运营资金的一部分,只有核销时才能释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家的使用意愿。

对此,江涛建议,可以探索通过“监管资金赚取利息”、“提供融资贷款平台”、“政府扶持”等方式解决商户的顾虑。“比如预付资金一共冻结了100万。能不能给50万、70万额度的低息贷款,帮商家转移资金?”他说。

某国有银行数字货币创新业务人士认为,智能合约的第一个优势是强制性强。商事合同约定的条件满足后,可以不依靠法律强制执行而执行;第二是高度的灵活性。通过乐高式快速组装智能合约模板,可以为所有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第三是可验证性强,具备成为司法证据的条件。

以上特点也可以应用于解决海外华人的支付痛点。

楚天龙(003040)负责人陈楚一。SZ)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透露公司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上做了很多场景化的尝试。在他看来,目前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可以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华的支付便利性,例如通过设置不同的支付限额、支付场景和支付频率,满足个性化的支付需求。自动执行和可编程还可以提供自动扣款、定期支付、出境后退卡等功能。

相对于C端,数字人民币在B端的应用预期更高。

移动支付网分析师佘云峰告诉记者,相比C端支付场景,数字人民币在B端和企业支付系统的改造上更有发展前景。智能合约带来的数字人民币的灵活性,可以应用于多种环境和关系,比如有针对性的使用、有针对性的人群、有针对性的场景等。,而且大部分都离不开企业场景。

在产业场景中,供应链金融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应用方向之一。供应链金融“牵一发而动全身”,产业链参与者多,环节多。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往往是利用企业在银行开立的普通账户以共管模式实现,面临资金监管难、资金使用不透明、无法实时到账等痛点。

JD.COM是较早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供应链金融技术方面,JD.COM科技迄今已服务超过30个行业场景,涉及数百家核心企业和数百万中小企业。

去年9月,JD.COM科技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依托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平台,实现了JD.COM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发放给企业的采购融资资金以数字人民币形式直接支付给相关产业集团。从业务流程来看,金融机构通过合约保证把钱贷给经销商的企业钱包,基于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支付到核心企业的企业钱包,从而保证资金监管的安全。

据JD.COM科技数字人民币负责人介绍,除了下游的采购融资,JD.COM科技也在将这一能力延伸到上游的保理融资方案中。“JD。COM科技还计划在两年内将整个供应链平台的所有产品进行合约化,让数字化智能合约能力作为产品的底层基础,服务于供应链金融产品。”他说。

据记者了解,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B端场景中,除了供应链金融,也有不少场景取得了业务进展。比如在工资生成、定向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财产保全、跨境支付等领域都有创新实践。

仍然需要关注商业模式和风险管理

在不断拓展场景的过程中,如何形成智能合约的技术生态,进而形成商业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注意到,去年9月,数学所副所长狄刚在第十二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智能合约的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技术生态系统。在最底层,央行负责提供参与者接入、合同模板注册、交易互联等基础设施服务;中间层,运营机构提供数字人民币的交易和支付服务,构建智能合约运营环境;在顶层,其他商业机构负责搭建场景应用平台,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上述多层次的技术生态体系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目前智能合约仍需突破生态互联共建的标准。

一位参与过点币业务的平台业务人士向记者直言,目前智能合约只保证企业钱包和企业钱包之间的合约能力,而企业银行账户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需要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中的2.5级银行机构参与。此外,还要监督制定互联互通规范,打通不同运营机构之间的场景和能力。

据记者了解,目前的机构在开发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业务时,基本都是将其作为一种技术辅助而非核心商业模式。在探索的初级阶段,其收费机制尚未建立。一家有服务银行的系统机构向记者透露,公司所有的智能合约项目,都没有向二级运营机构和B端大客户收取任何费用,都是自己投资。

上述平台企业认为,智能合约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看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权益谁来买单。比如投资人和借款人都认为智能合约解决了它的痛点。他们愿意在原来的成本上增加一些费用吗?

除了商业化路径,记者注意到,随着数字人民币业务智能合约场景的快速拓展,其风险管理也开始引起市场关注。

以数据安全为例,数据生命周期从采集到传输、存储、使用、交换、删除、销毁的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腾讯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负责人何畅在前述研讨会上建议,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也需要分类分级管理。“一方面,智能合约所承载的数据类别不同,合约的设计、部署、审核、监督和保护也必然不同。另一方面,分类和分级可以帮助各方根据其携带的数据的类别级别,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智能合约的风险、复杂性和影响。”他说。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